本区概况

佛山市三水区基本情况简介

发布时间:2018-04-22 来源:365比分网 【字体:

    一、基本情况 

    佛山市三水区位于广东省中部、佛山市西北部,东临广州市花都区,东南与佛山市南海区相连,西北与肇庆市四会市交界,北接清远市清城区和清新县,西南与肇庆市高要市、佛山市高明区隔西江相望,因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境内而得名。2002128日三水撤市(县级)设区,现辖2个街道(西南街道、云东海街道)、5个镇(白坭镇、乐平镇、芦苞镇、大塘镇、南山镇),其中:西南街道、乐平镇是特大镇;另设三水工业园区和三水新城建设管委会。全区总面积827.69平方公里;共有48个村委会、22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63万,其中户籍人口40万。三水区是“中国首个富裕型长寿之乡”“中国饮料之都”、全国首批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试点和首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2013年全国百强区排名第26位。 

    三水区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生态禀赋,森林覆盖率15.4%,水域占全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不开发土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42.1%,开发强度控制在20%左右。生态是三水最具特质的名片,也是未来最具优势的竞争力。近年来,三水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开放包容、产城互动、绿色发展的理念,围绕建设“产业新城、南国水都、广佛肇绿芯”的目标,按照“一主三副三板块”的发展战略,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园区兴业”的发展路径,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城乡统筹,创新社会管理,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14年,全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20.75亿元,增长9.6%;工业总产值2,898.57亿元,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0.11亿元,增长14.8%;财政三级库总收入204.55亿元,增长36.5%,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39.39亿元,增长23%;税收总收入105.88亿元,增长15.1%;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58.81亿元,比年初增长10.5%,贷款余额381.65亿元,比年初增长23.9%2015年,三水区委、区政府提出了“阔步前行,拥抱千亿梦想”的发展目标,争取全区生产总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8% 

    二、产业发展 

    (一)主要产业 

    1.现代产业体系。截至2014年底,全区注册登记经济户口29019户(其中个体工商户21524家、企业700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8家、外资404家)。营业收入超10亿元企业20家,超亿元企业132家,规模以上企业804家;世界500强企业19家、国内500强企业24家,现初步形成新能源、机械装备、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健康产业、现代服务业六大产业集聚发展态势。目前,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476.120.5 

    2.现代农业体系。构建“七园一带”农业园区,即南山(迳口、六和)、大塘、芦苞、乐平、西南、白坭7个农业园区和芦苞涌生态隔离带,初步形成以绿色蔬果、高值花卉、优质水产等为支撑的现代农业体系,农业园区面积超9万亩。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农和可持续发展示范县(区)、全国土地综合开发示范县(区)和省现代农业园区。 

    (二)招商引资情况 

    近年来,围绕汽车装备、食品饮料、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坚持产业链招商,不断补链、建链、强链。2014年,全区引进摩根大通空调国际、港中旅物流、万达广场等优质项目73个,招商引资额187.81亿元,投资密度达到350.5万元/亩,项目平均投资额为2.59亿元,双双创出历史高位。其中,共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家,中国500强企业2家,超10亿元项目4个。新引进项目计划投资总额187.8亿元,其中先进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占比80.5% 

    (三)三大产业园区载体 

    1.佛山高新区三水园(南园)。位于三水区乐平镇,2003年由乐平镇启动开发,2011年被纳入佛山高新区核心园区。园区规划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现已建成面积约30平方公里。经过10余年发展,园区已吸引日本、韩国、西班牙、奥地利、美国等国内外235家规模以上企业。其中国内外500强项目31个,包括摩根大通空调国际、佛吉亚、北汽福田、宝钢、海尔、苏宁等,形成了汽车零部件、自动化机械及设备、电子电器、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五大主导产业集群。先后荣膺中国汽车零部件(三水)产业基地、中国医疗器械(三水)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自动化机械及设备产业基地、国家(佛山)新型显示器件产业园、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佛山太阳能光伏)、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省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基地,连续3年被广东省经贸委评为吸引外资先进单位。2014年园镇实现生产总值237亿元,增长9.8%;工业总产值实现843亿元,增长10.2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96亿元,增长27%(含区级返还部分),税收入库总额17.07亿元,增长31.82% 

    2.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位于三水区西南街道金本片区,于2008年启动规划建设,致力于打造食品饮料品牌集聚效应。总规划占地面积2.3万亩,分两期开发,首期开发1.2万亩,目前第二期规划正在进行中。水都基地先后获得“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等殊荣,被纳入佛山“3+9”产业规划的特色产业基地。近年来,水都基地不断扩容提质,食品饮料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不断擦亮“国际级绿色产业基地”品牌,已先后引进百威、红牛、可口可乐、亨氏、三全、石湾酒厂等36家食品饮料及配套企业进驻,项目总投资超过150亿元,预计全部投产后总产值超300亿元,税收超30亿元2014年,水都基地已投产企业产能约239.5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35.89亿元,增长33.48%税收入库14.34亿元,增长26.23%平均创税100.55万元/亩(已投产企业12家,红线内面积1426.19亩),产出效益在三水主要产业园区中独占鳌头。2014年以来,水都基地积极拓展发展空间,扩容增效。一方面,“南接北拓”,打破镇域行政壁垒,向南扩容约1000亩,与白坭镇北部片区融合发展;向北扩容约9000亩,与西南教育示范区等区域融合发展。另一方面,依托饮料食品产业链,在全区范围内布局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并在南山镇规划建设水都基地北园,实施水都基地南园、北园“双核驱动”。 

    3.佛山高新区三水园(北园)。即大塘工业园,位于三水区大塘镇东北部,总规划面积10.69平方公里,分为AB两区,其中正在开发建设的A区面积为8平方公里。发展定位为生态环保型现代工业园区,划分轻纺、精细化工、五金机械、家具木业等主题园区,是全省四大精细化工产业园区之一。2014年成功创建省绿色升级示范工业园区。园区现有企业210家,其中已投产170家,入驻的知名企业有佳利达环保科技、住商肥料、西陇化工、安博物流、联群科技和司马化工等。2014年,大塘工业园实现工业总产值279.3亿元,比上年增长12.3%;税收入库2.95亿元,同比增长14.5% 

    (四)科技创新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与经济的发展,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着力构建技术创新、公共平台创新、企业自主创新、科技金融创新服务“四大体系”。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55家,省创新型企业5家;各级工程中心达130家,其中省级20家、市级44家、区级66家。2014年,广东三水合肥工业大学研究院挂牌成立,大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发明专利工作成绩显著,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686件和67件,增长91.62%91.43%。举办首届创新创业大赛,2个人才团队被认定为市级科技创新团队,创新主体进一步壮大。 

    (五)金融服务 

    目前,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17家,保险公司约30家,证券营业部3家,小额贷款公司4家,融资性担保公司2家,银行业金融服务网点约130个,金融从业近1600人。近两年,三水创新出台“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政银保”“保险贷”等优惠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实施创业全程帮扶行动,大力培育本土企业家。其中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基金、政银保经验已在全省推广。2014年,三水金融网投入使用,扶持欧神诺、盛华德成功挂牌新三板  

    (六)人才管理 

    1.人才资源现状。截至2014年底,全区人才总量9.5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5.1%,增长7.2%。其中,党政人才3000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76万人,专业技术人才3.04万人,技能人才2.8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000人),农村实用人才6200人。本科学历占人才总数的42.5%,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人才总数的1.16% 

    2.教育现状。目前,全区共有省一级学校12所(小学5所,初中4所,高中3所),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全部为标准化学校;省一级幼儿园4所,规范化幼儿园53所;3所高中均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国家重点中职学校1所,省重点中职学校1所。全区在校学生99501人,教职工7960人,专任教师6130人,各级各类幼儿园、学校133所。2014年,教育经费总投入14.5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29.72% 

    2010年,三水区被评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近年来,我区结合“三大板块”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在北部板块将大塘中学、六和中学、迳口中学整合建设成区直属第三中学,在中南部板块建设北外附校三水外国语学校,为北江新区配套公办北江小学,筹建西南二中江南学校,逐步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2014年,我区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顺利成为全国首批申报创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区)”的地区之一,并通过了“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复评。 

    三、城市建设 

    (一)基本概况 

    1.总体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基本实现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业规划的全覆盖,深化“三大板块”发展战略,构筑“一主三副三板块”区域空间结构格局,即以西南中心城区为主中心,以乐平、大塘、白坭三个镇为三个副中心,平衡发展中部、北部、南部三大板块。北部板块以芦苞镇、大塘镇和南山镇为主体,重点发展旅游业、现代农业和空港经济,建设“山水田园”和特色产业园区;中部板块以西南街道、云东海街道和乐平镇为主体,作为未来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南部板块以西南街道金本片和白坭镇为主体,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商贸物流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道路交通。我区地处广佛肇地理核心,是珠三角通往粤西、粤西北和我国大西南地区的咽喉要冲。距广州30公里、香港230公里、澳门195公里。水陆空交通便利,拥有黄金水道西、北江,300吨至5000吨位码头的岸线近100公里,三水港可靠泊3000吨级船舶;广茂铁路、南广铁路、贵广铁路、广佛肇城际轨道(在建)、G321国道、G324国道、二广高速广三段、二广高速广肇段、珠二环高速、佛山一环高速、肇花高速、佛清从高速(在建)横贯全境;到广州白云机场仅需30分钟车程。 

    (二)三水新城 

    按照新城市中心、新产业服务中心、新生态宜居中心的目标和定位,在乐平以南、云东海以东、西南城区以北规划建设三水新城,控制范围128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范围约57平方公里,启动区约19.32平方公里。我区按照“一年完成规划、三年完善基础、五年呈现雏形”的目标要求,集全区优势资源全力推动建设,2012年完成“南国水都、水秀荷香”为定位的启动区和佛肇轻轨周边TOD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核心区市政等专项规划;2013年来以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为重点,全面拉开新城建设框架,累计已动工项目17个,市政建设道路超过32公里,城市景观及绿化面积接近9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25亿元。目前,新城“一轴一带三纵五横”各项工程有序推进,水庭、西南涌北段综合整治工程已基本完成,河西路、湖滨南路、湖滨北路、桃园路、协和路、鲁村路、高丰路等工程已全面铺开施工。同时,新城成功获得“广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称号,并与保利、万达、承兴国际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保利项目已于2014年开售,三水万达广场项目已于2015年初奠基。 

    (三)北江新区 

    位于西南街道,东至口岸大道、西至工业大道、南至西河路、北至国道G321线(即原对外经济开发区范围),占地总面积约3200多亩。采取“整体洽谈、整体拆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三旧”改造模式,致力于打造成三水的绿色核心金融商业区、国际饮料饮食文化会展中心、绿色休闲生态居住品质圈。首期约2700亩,总投资45亿元,建设周期35年。其中2.5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占区域产业用地面积32%。目前已完成区域范围内全部45家企业的征拆补偿工作。2013年,引入三水新动力广场、汇信华府、鸿安地产、北江小学、北江文化活动中心等多个项目,总投资超65亿元,基础建设和招商引资均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西南大道、工业大道、建设一路建成通车,全面贯通区域内网。2015年,大棉涌景观改造工程一期已完成总工程量约65%,大棉涌景观改造二期、北江小学跨广海大道天桥、三水森林公园南部登山健身步道工程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建设北江新区沙盘模型及多媒体展示厅与制作宣传册,进一步塑造片区新形象、展现片区新面貌。 

    (四)城市品质 

    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城市建设投入,注重城市品质提升,致力建设“美丽三水”。2014年,城市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完成,逐步开创从城市升级到城市升值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三旧改造推进顺利,启动“旧改”项目9个,涉及用地超千亩。以民生为导向,开展红卫路商业步行街、西南中心城区部分居民小区等老街区改造提升工程,深受老百姓好评。加大对城市绿化、环卫保洁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的投入,着力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城市面貌更加整洁、有序。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五)生态环境建设 

    初步构建起“城在森林中,村在花园中,路在绿荫中,人在美景中”的城乡生态体系,获评全省首批林业生态示范区。坚持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协调推进,实现水与城市协调发展。2014年,我区首建“环保警察”队伍,重拳打击企业违法排污,立案查处违法企业204宗次。深入推进治气、治水工程,坚持“一河一策”,投入6.28亿元实施15个河涌整治项目,重点内河涌水质稳步提升。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3%。新建(改造)森林公园2个、湿地公园1个,建设森林家园示范村10条。 

    四、深化改革 

    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政综合管理体制改革、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2014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改革统领全局,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推进区委16项重大改革专题以及其他改革“自选动作”,以深化改革激发基层活力、市场活力、社会活力,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一是进一步深化简政强镇和事权下放,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土地、资金、环保容量等资源竞争性分配机制,制定差异化的绩效考核体系,营造镇街“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不断激发镇街发展活力。二是以“五项试点”为抓手,有序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探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不断激发基层发展活力。三是推进镇街领导干部“直联制”,首推“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共收集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143个,投入资金2,272万元,撬动社会资金近1,500万元,快速有效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四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全面编制完成“1+3”权责清单,公布区级行政职权8709项,逐步理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边界;实施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最低时限办结承诺制,全面推行“3天上报、5天办结”,改革后平均审批时限从17.5个工作日缩减到5.3个工作日,审批提速69.7%;实施工程建设领域报批改革,成立重点项目报批服务中心,改革后区重点项目施工前的报批时间平均缩短3个月以上;全面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3739户。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